动物黠文言文

作者:王虹 www.yuediqu.com    2025-05-22
~

1. 黠鼠的文言文

原文 黠鼠赋 苏轼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音tuo2) 中空,[1][1]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声,岂其鬼耶?”覆而也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

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博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音chai4),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望采纳。

2. 关于动物的文言文有哪些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 动物的古文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1.慭: (yìn)

2.噬: (shì)

[评析]

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难怪它千古传诵成为我国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

《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聊斋志异》

【释义】

1.阖:关上

2.逡巡:偷偷地

3.啻:止

4.迟:慢,渐迟:渐渐地慢了下来

5.硕:硕大

6.掬:抓

7.齕:含着

8.噫:语气词

4. 动物的古文

柳宗元寓言小品《三戒》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麇至死不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尨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5. 有关动物的文言文

精卫填海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 《山海经》

卫”,其鸣自詨(音同“消”)。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启示: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常比喻坚持不懈的人。

6. 有哪些关于动物的文言文

1、《马说》南宋·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黔驴技穷》唐·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狼》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世无良猫》清·乐钧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5、《乞猫》明·刘基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7. 动物的古文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1.慭: (yìn) 2.噬: (shì) [评析] 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难怪它千古传诵成为我国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

《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聊斋志异》 【释义】 1.阖:关上 2.逡巡:偷偷地 3.啻:止 4.迟:慢,渐迟:渐渐地慢了下来 5.硕:硕大 6.掬:抓 7.齕:含着 8.噫:语气词。

8. 写动物文言文400字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 动物故事两则古文翻译

狼狈为奸:源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据说狼和狈是一类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狈每次出去都必须依靠狼,把它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才能行动,否则就会寸步难行。有一次,狼和狈走到一个人家的羊圈外面,虽然里面有许多只羊,但是羊圈既高又坚固,于是它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狼骑在狈的脖子上,再由狈用两条长的后腿直立起来,把狼驮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两条长长的前脚,攀住羊圈,把羊叼走。从此,人们用“狼狈为奸”来比喻互相勾结,共干坏事。

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楚国的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相关问答:

#15736971078#:猿说文言文翻译
典欧逸: 2. 猿说译文 猿说是宋濂的文言文作品。宋濂将猿的情深义重与猎人的阴险冷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猿母子生死与共、骨肉情深的至情至爱,启发人们:人应该比其他动物更懂得母爱。作品原文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

#15736971078#:有犬字的文言文翻译
典欧逸: 两篇都表现出了动物有情有义、知恩图报。 4. 快犬传书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陆机少时,颇好游猎。 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横耳”。 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 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到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犬...

#15736971078#:揉搔虎痒文言文答案
典欧逸: 3. 文言文《黠猱》的译文和字词解释 [原文]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②,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③。成穴,虎殊快④,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⑤,而汰其余以奉虎⑥,曰:“余偶有所获腥⑦,不敢私⑧,以献左右⑨。”虎曰:“忠哉猱也⑩,爱我而忘其口腹(11)。”啖已(12),又弗觉也(13)。久而...

#15736971078#:文言文苏轼
典欧逸: 3. 《苏轼的文言文 大全 黠(xia)鼠贼 原文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我听说生物中,没有什么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支配万物并统治它们,最终被一只老鼠役使,落入这只动物的计谋中,(...

#15736971078#:《聊斋志异·狼三则》文言文翻译
典欧逸: 译文(一)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已黄昏,忽然一匹狼跟来,看着扁担上的肉,很显得垂涎三尺,尾随屠户走了好几里。屠户害怕了,拿出刀来吓唬狼,狼稍稍停一下;等屠户一走,又跟上了。屠户想狼得到的是肉,不如挂在树上明早再拿。于是用钩挂住肉,跷着脚挂在树上,拿着空扁担让狼看,狼才停...

#15736971078#:上海文言文点击答案
典欧逸: 2. 2015年版 《黠鼠赋》文言文哦 黠⑴鼠赋苏子夜坐,有鼠方啮⑵。 拊⑶床而止⑷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⑸中空。 嘐嘐聱聱⑹,声在橐中。...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趣。 3.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

#15736971078#:黠猱文言文翻译与注释是什么?
典欧逸: 翻译:百兽之中有一种动物叫猱,体型小巧而且善于爬树,爪子锋利。老虎的脑袋痒,就让猱爬到自己的头上搔痒,搔的久了,老虎的头顶被挠出了一个洞,老虎感觉非常舒服,一点也没有发觉。猱慢慢地掏出老虎的脑髓吃,然后把剩余下来的献给老虎。老虎吃了,觉得味道很好,称赞猱对自己很忠诚,从而更加喜爱和...

#15736971078#:关于“动物”的文言文有哪些?
典欧逸: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4、《世无良猫》清·乐钧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5、《乞猫》明·刘基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15736971078#:有哪些关于动物的文言文
典欧逸: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4、《世无良猫》清·乐钧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5、《乞猫》明·刘基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15736971078#:苏轼屎文言文
典欧逸: 三、文中“东坡云”的“东坡”是谁?你读过他其他的作品吗? 四、东坡在本。 3. 《苏轼的文言文 大全 黠(xia)鼠贼 原文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