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心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家长偏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多大?被偏心的孩子性格会变成什么样子?
1.家长偏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偏爱这个孩子,孩子会以自己为荣,所以很容易形成强势无理的坏习惯。偏心的父母很容易让一部分孩子不尊重长辈,自己不看不起,而另一部分孩子因为父母不爱自己而心生怨恨。父母偏心,孩子长大了不知道孝顺和爱。受宠的孩子总是依赖父母,不利于自立。相反,他们会很自私。
2.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如果两个孩子有明显的不公平的物质需求,就是明显的“偏心”行为。对于孩子这个群体来说,他们本身就是敏感的,对于玩具数量的分配或者父母其他方面的给予,他们会有心理上的感受。但是,父母的物质偏见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这种父母偏心的行为,不仅表现在给予孩子的物质基础上,对孩子来说也是次要的,比如玩具,而父母给予孩子的情感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所以,如果父母对孩子有明显的感情或者偏心的态度,那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3.如果父母过于偏袒孩子,就会对孩子百依百顺,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会让孩子越来越自私,不会考虑别人。父母过于偏袒孩子,会让孩子不为别人着想,会导致孩子自私的习惯。而且孩子会缺乏独立性,过于依赖他人。天真的年纪,孩子却孤僻。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他们生活在恐惧中,不敢接近别人,害怕被别人伤害。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了孤僻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差,不懂得爱别人。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是不可能爱别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是与人交往的能力,但是孩子不懂得爱自己,更不懂得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变得很差。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二胎的政策,因此很多的家庭都会有1~2个小孩。众所周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父母面对两个小孩子的教育是要一定做到一视同仁的,不然就会有一个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度和关心,导致心理健康发展,出现问题性格就会有所缺陷。因为当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心理是比较脆弱很敏感的,一旦父母偏心于哪个孩子的时候,另一个孩子就会感到非常的失落,长期以往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和打击。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如果父母一旦偏心就会对孩子造成很多的影响,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有哪些影响。
一、影响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是一直存在的,如果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做到对一方非常的偏心的话,那么另一个孩子就会从心底里面厌恨另一个孩子。长期以往就会让过于失去关注度的孩子内心出现极度的不平衡而导致情绪难以控制,这个时候就会激发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如果父母过分的偏心于另一个孩子的话,就会对家庭的和睦造成很大的隐患。
二、影响两个孩子的性格在一个家庭当中,如果父母非常的偏心的话,那么对待偏心一方的孩子,会伴随着过于的跋扈,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也会有一定的障碍。没有受到关注度的孩子,内心就会逐渐的产生不自信和自卑的心理,不仅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还会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给孩子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都会带来一定的障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在一个家庭当中,父母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而过于的偏心的话,就会给家庭的和睦带来隐患,同时也会影响到两个孩子的心理健康。
2、偏心的父母很容易让一些孩子不尊重长辈,他们不把长辈放在眼里,而另一个孩子又因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心生怨恨。
3、父母偏心,会导致兄弟姐妹间的感情不好,一方很霸道,一方讨厌对方,他们势不两立,更别提有手足之情了。
4、父母偏心,孩子长大后不懂孝顺,缺乏爱心,被偏爱的孩子总是依靠父母,不利于自立,相反他们会自私。
父母要避免出现哦。
1.不当孩子面讨论他们
被别人讨论是件伤人的事,纵使对方是个孩子。作为父母,切不可当着孩子面讨论他们,即便是讨论,也应选择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所以,父母在平时谈话中,一定要注意选择场合和话题,以免伤了孩子的“心”。
2.不将孩子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孩子有优点,也有缺点,作为父母,切不可把一个孩子的优点和另一个孩子的缺点进行比较。即便是为了鞭策、激励“落后”的孩子改进,也是不可取的。在平时的言行中,也要注意分寸,切不可将“你要是有弟弟一半乖就好了”“你看姐姐多聪明,你怎么就这么笨”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
3.公平满足孩子的要求
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作为父母,要秉承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公平对待,切不可因为自己一时的“私心”,而有所偏倚,更不可对于同样的要求,因一个孩子做的不够好或犯错误,而忽视甚至拒绝他的请求。
4.奖励或惩罚,一视同仁
如果说以上三点,作为父母不好把握尺度的话,那么这一点就是非常清晰了。比如,父母在表达自己爱意时,一定要把所有的孩子都带上,给孩子买衣服时,要一人一套,买礼物,一人一份,出门游玩时,要么都带上要么一个不带。当孩子犯错误时,要全体惩罚,不能应有大小错、主从犯之分而放纵、包庇其中一个孩子使其免受处罚,只是惩罚的力度可根据孩错误的大小酌情减少。
5.根据个体的不同给予关爱
对于不同的孩子,父母要有平等的态度,但与此同时,还应根据排行不同,多发挥各自的优势,区别对待。如,鼓励老大多承担、多谦让。鼓励小的孩子多学习、多尊重。如此这般,孩子们就会以不同的方式尊重、爱护对方。当一个孩子犯错时,两个孩子一起受罚,一个孩子进步时,两个孩子一个表扬和鼓励,在“连带”和“恩惠”中,让孩子亲身感受到手足情谊的珍贵,在成长和进步中对对方心存感激。
首先,这种观念给身为长者的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心伤害。可能父母是随口的一句,你要让着弟弟妹妹,因为他们比你小。但这给身为长者的孩子传递一种负面信息-即父母偏爱弟弟妹妹,我不受观注。这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是非常巨大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与父母的隔阂,孩子会认为父母不在乎自己。这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不安全感。特别是那些不善于交流的孩子,在学校不受关注,在家还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注,这给孩子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发生异样,但父母却还丝毫未察觉,以至于最后发生悲剧,那时已经为时已晚。有人可能会质疑,让长者孩子让着弟弟妹妹不可能有那么吓人的结果。确实,因为这种观念出现的悲剧确实少,但不代表没有。现实确实出现过为了争夺父母关注出现伤害弟弟妹妹的悲剧事件,不可不防。除此之外,这种观念会慢慢成为孩子的心灵创伤,会慢慢积累成孩子的负面情绪,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这种观念会给受宠的弟弟妹妹造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哥哥姐姐让着我,帮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也就有了现实的“樊胜美”事件。少女意外去世,父母向其公司索赔41万为弟弟买房。弟弟也欣然接受,从未体谅顾及过自己的姐姐,好像姐姐即使死去也有义务需要帮他,因为他是家里的小的。可以想想,这种观念是多么的可怕。
最后,面对这种观念,如何去纠正才是关键所在。这种观念在中国的历史久远,在多数中国父母中,这种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一般,很难改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可以从父母,学校,社会三者共同努力来改变这种现状。父母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成长时期最重要的陪伴着。如果父母从小不给身为长者的孩子灌输“大必须让着小”的观念,不给身为弟弟妹妹的孩子灌输“哥哥姐姐会让着你”的观念。而是教育孩子不管是哥哥姐姐,还是弟弟妹妹,都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而不是一味的谦让,无尽的谦让那叫就“溺爱”。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和谐家庭中健康成长。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