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式水电站分类
按照水电站主要建筑物拦河坝与水电站厂房的相对位置,坝式水电站可分为两大类:坝后式和河床式。其中,坝后式水电站的厂房布置在坝体下游侧,通过坝体引水发电,厂房本身不承受上游水压力。坝后式水电站厂房在枢纽总体布置中的位置,可以根据坝址区的地形、地质、坝的形式等条件选定。通常情况下,坝后式水电站厂房建在混凝土坝的坝趾附近。若混凝土坝体足够大,可以将厂房布置在坝内空腔中,称为坝内式水电站。当挡水坝为支墩坝或连拱坝时,还可以将厂房布置在支墩间。若河谷较窄而水电站的机组较多,溢流建筑物与厂房的布置存在矛盾时,将厂房布置在溢流坝的下游,溢流水舌流经厂房顶或从厂房上空挑越至下游河床,称为溢流式水电站。当谷狭窄,没有足够空间河布置坝下游厂房时,可以将引水管道绕过坝体布置在河岸,水电站建筑物与坝分开,称为岸边引水式水电站,厂房可以采用河岸式或地下式。
河床式水电站则不同,水电站厂房和坝、溢洪道等建筑物均建造在河床中,厂房本身承受上游水压力,起挡水坝式水电站作用,成为水库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这种布置方式可以节省水电站挡水建筑物的总造价,适用于水头低于30~40m,用低坝开发的坝式水电站。有时,为了泄洪、排沙的需要,将厂房的机组布置在溢洪道中加宽了的闸墩内;有时,在机组蜗壳的上部或下部设排沙、泄洪的泄水底孔,并利用泄水底孔的射流降低尾水位、增加电站水头和机组出力。
上述坝式水电站各类形式的名称常与相应的厂房分类名称相似,例如坝后式水电站(坝后式厂房、河岸式厂房)、坝内式水电站(坝内式厂房)、溢流式水电站(溢流式厂房)、河床式水电站(河床式厂房)等(见水电站厂房)。以上描述展示了坝式水电站的不同分类及其特点,有助于理解不同类型的坝式水电站如何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满足不同的水电开发需求。
扩展资料
筑坝抬高水头,集中调节天然水流,用以生产电力的水电站。其主要特点是拦河坝和水电站厂房集中布置于很短的同一河段中,电站的水头基本上全部由坝抬高水位获得。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