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独特见证不断创新。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对象虽然是物质文 化,但强调的是精神文化——历史、宗教、思想、艺术、技术等。这些“遗产”蕴藏着人类 的精神和智慧,以她们的历史高度、文化厚度、自然生命告诉人们:经济的发展不能破坏自 然和遗产,世界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和谐相处的世界。文化遗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但留下来的不是通常所谓物质的“家 产”,而是口传心授的活文化,包括内容和方法,它由人代代相传下来,传承人的血肉之躯 就是文化的载体。传承方式有家族、师徒、族群、团体、社会传承等。如果传承一旦停止,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成为历史的见证,有时也就完全消失了。所以,没有传承人,也就没有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点是传承人。
1、通过课外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大力宣传民族文化,自觉保护文化遗产。
3、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化建议,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4、提高保护文化遗产意识,自觉担负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敢于同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扩展资料:
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意义:
1、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石。
4、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5、是维护世界多样化和创造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1、青少年要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扩大中华影响,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2、要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融合多元文化,确立保护文化遗产意识,自觉担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
3、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继承和传播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古为今用。
4、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不要盲目崇拜,推崇。
5、正确认识多元文化发展的意义,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对于促进世界文化进步有重大意义。
6、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努力学习与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知识,不破坏,不玷污世界文化遗产。宣传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监督相关部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缮。(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