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在公园玩耍不愿走?正向教养法助你轻松带回家
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到公园玩耍,到了要回家的时刻,爸妈对孩子说:"时间到了哦!我们该回家了!"这时候孩子往往还想要再继续玩,就会跟爸妈说:"让我再多玩一下啦!"身为爸妈的你会怎么回应呢?
下面这几个常见做法你中了吗?
(1)"好啦,既然你这么想玩,那就再玩一下好了,但只能再玩一下下喔!"
你答应了孩子的要求,但等到下一次时间到了,孩子要会再次要求,你又会再次答应
(2)"你不是一直很想吃冰淇淋吗?现在离开的话,就可以去吃冰淇淋哦!"
你不想答应也不想直接拒绝,心里想着用其他更有吸引力的物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好带着孩子离开
(3)"好好好,不要哭、不要皱眉头、不要不开心,再去玩吧!"
你担心如果不答应孩子,孩子就会哭闹或不开心,你期待着孩子开心地来说要离开。
(4)"你现在不离开,下次我就不再带你来玩了!"
你用严厉威胁的语气告诉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听你的话乖乖离开公园。
(5)"我们说好该离开了,这样就是没有说话算话,没有说话算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别人也不会相信你,所以要当个可以让别人相信的人才是好孩子哦!"
你用道理来说服孩子必须当个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
(6)"你看那个小朋友都要走了,别人乖乖地跟爸爸妈妈回家了,你也应该要回家啰!"
你想借着比较他人的表现,期待孩子可以见贤思齐。
(7)"该走了,等一下警察就会来赶小孩啰!"
你希望透过更有威权的角色来控制孩子。
(8)"你不走,我就先走了!"
你希望透过离开的行动,让孩子觉得紧张害怕,所以就会跟上你的脚步离开公园。
其实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你还有一种更好的选择:"温和且坚定的正向教养法"!
"温和"代表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也就是"有自由";而"坚定"则代表我们要引导孩子尊重我们,也就是"有秩序",自由和秩序缺一不可,因此"温和且坚定"也需要同时并行。
在面对上述的情境时,我们可以这么做:
一、提前告知
对孩子来说,时间是很模糊的感觉, 游戏 的时间,一小时像一分钟一样快;而无聊的时间,一分钟又像一小时漫长。因此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10-5-1"提醒,也就是在离开前的10分钟、5分钟、1分钟各提醒一次。
二、同理孩子的心情
玩耍 游戏 是孩子的天性,舍不得结束更是孩子的正常反应,我们可以"同理"孩子不想离开的心情,但不代表我们必须"同意"孩子的行为。
三、说话算话、说到做到
很多时候爸妈的"心软",在孩子耳里反而成了出尔反尔、朝令夕改,降低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信用度",未来孩子又怎么会再听爸妈说的话呢?
四、温和地说话、坚定地行动
当我们懂得尊重孩子,并且引导孩子尊重我们,我们就可以采取"温和地说话、坚定地行动",在离开的时间到的时候,温和地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要离开咯!你要自己收拾?还是我陪你一起收拾呢?"无论孩子怎么响应,或是不回应,我们都可以开始坚定地行动,将自己的物品收起。
如果过去我们采用的方式并非如此,孩子当然会感到惊讶,而想要测试我们是否"玩真的!?"可能会采取一哭、二闹、三耍赖的方法试图把我们拉回过去的回应。此时我们仍要维持"温和且坚定",告知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了解你还想玩,不过我们需要离开了,你要自己走?还是我牵着你走?"给予孩子"二择一"的选择,而且是孩子选择哪一个,我们都是可以接受,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受到"作主的权利",并且降低和我们权力斗争的可能性。
五、建立仪式、约定下次再来玩的时间
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公园仪式",也就是在离开前五分钟,我们就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收拾物品,同时谢谢今天陪伴孩子 游戏 的人、事、物,我们也可以在离开公园前绕公园一圈,和花草树木说声谢谢和再见,并且和孩子约定下次再来玩的时间。
当孩子对于 游戏 时间是感到"可预期",知道几天后可以再来玩,也会降低心中的不舍和焦虑感呢!
除了公园的例子之外,"温和且坚定的正向教养法"也适用在生活当中的大小事,当亲子感受到彼此理解与相互尊重,有自由同时也有秩序时,双方的关系就会趋向稳定,而冲突也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