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哪里?
在一个职位上,就应该考虑这个职位应该考虑的事,行使这个职位应该有的权利,担负这个职位应该尽的责任。
这句话常被用来表示尽职尽责;是一种处世之道;也经常出现在党政文件、新闻稿件中,比较官方的一种说法;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拓展资料:
《泰伯》是《论语》的第八篇,共有21章。本篇是第二篇《为政》的个人学问修养的引伸注解。第八篇的题目《泰伯》,也就是这一篇里所记载的,孔子经常标榜的圣人——吴泰伯。泰伯是什么人呢?泰伯是真的有帝王可做而不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孔子思想中最推崇这种人,并不把功名富贵放在第一位;把真理、道德放在第一位。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汉语词语。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不谋划与现实变化的位次不符的 政事、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等等。
解释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出处《论语·泰伯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折叠编辑本段辨析
语法:反复
句式:作谓语、分句;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
例句:卑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六回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 亦有此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 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
折叠编辑本段典故
折叠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选自《论语·第八章·泰伯篇》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简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我们要提倡"在其位,谋其政"。
所谓:则有僭越之嫌,言语使对方失态!(政来形容,而不顾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 三思而后行都是形容处世之道。不(站)在其(对方)位(置着想),不谋(了解)其政(对方想法,出现尴尬)
相关问答:
#1855642719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哪里?
时耍命: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18556427197#: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意思 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古文出处
时耍命: 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的反义句,此话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