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父母不一碗水端平?
父母的一碗水肯定不能端正,因为每个孩子的生活条件,生活能力等综合因素都是不一样的。父母心中总有一把大伞想罩住每个孩子。因此挤不到伞下的孩子,父母就想把他抱在怀里或是脱下衣服罩着他。这时,大伞下的孩子就说父母偏心,一碗水端不平。
说到父母偏心,我就想起了一个远房的亲戚。他们家大儿子在农村结婚生子,小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转眼间小儿子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女方家要求有房。没办法,老两口只能竭尽全力给小儿子买了房,因为小儿子刚上班,也没多少积蓄。
为此大儿子一家闹翻了天,说父母偏心,不给他们盖新房,因为他们住的是以前的老房子。
现在老两口已经掏空了积蓄,任凭大儿子一家再生气,他们也无能为力。
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其实他们希望每个孩子都幸福,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让两个孩子都能成家立业,他们并没有有意偏向谁,只不过是他们已没有能力一碗水端平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做父母的一般都偏向弱小的孩子,因为弱小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才能健康成长,所以父母就会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
再就是重男轻女的父母了,作为女孩,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父母们思想陈旧,那也不是他们的错,毕竟这种封建思想在咱们国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重男轻女父母偏心的情况也会慢慢的消失。
之所以期待父母“一碗水端平”,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把父母当成了神,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他们不是神。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他们也许没有太多准备迎接“父母”这个角色,他们也没有学过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他们依然是人群中会犯错、有各种局限性、有真实情感的普通人。可是在孩子幼小的心中,他们对父母有很高的期待,在每一个幼小的孩子心中,父母不是普通人,他们被孩子当作神,他们被期待要情感始终如一、无条件地去爱自己的多个孩子、也要保持公平正直等。
尽管这些良好的意图可以理解,值得被赞赏,但是父母始终逃不出普通人的局限,他们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已经倾其所有,有时他们也会忘了自己是普通人,他们在扮演“父母”的过程中,忽视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也无法让子女触摸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真实感受。
作为普通人,他们必定会犯错,必定无法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也无法一律平等地展示关爱,父母我不能“一碗水端平”有多种原因,有父母的原因,也有子女的原因。
1.子女出生顺序、性别等会导致父母态度不同
在多子女家庭中,每个孩子出生顺序、性别、性格等不尽相同,也会影响父母对每个子女的态度。比如老大懂事省心,父母关注会少,并且会更严格,希望以高标准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排在中间的孩子多数更开明,更随和,也更有同情心。排在最后的孩子,往往需要索取更多的关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父母也会觉得他年龄最小,给予更多的额外关注。
2.父母养育观不同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固有落后的养育观,直接影响到对子女爱的方式。很多中国家长信奉“孔融让梨”的思想,希望大的孩子能让着小的,这种做法有时会给偏大的孩子带来伤害,作为父母站在成人的角度凡事要求大的让着小的,他们往往忽视,偏大的孩子其实也是孩子,他/她不是成年人,不能做到心甘情愿地让着小的,父母要同时考虑到两个孩子的感受,即便是想让大的让着小的,也应该建立在老大自愿的基础上,而不是要强行说教或批评。
另外,在一些偏远落后或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地区,仍有许多父母重男轻女,会对男孩子更为偏爱,觉得女孩子早晚要嫁人,嫁出去后就不是自己家的人,持有这种错误育儿观的父母,对女孩身心伤害都比较大。还有一些父母信奉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对男孩要求严格,物质上能不满足就不满足,甚至还会故意增设障碍,而对女孩的各种生活需求一味地满足,这种错误的养育观,也会影响孩子对父母“一碗水端不平”的判断。
孩子的性格不同 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付出很多,再加上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常常让他们喘不过气,所以可能就会有所侧重,但他们都是爱自己孩子的。
水是端不平的,一家两孩子,指定有一个生活质量上要差一点,如果是两男孩,生活质量就会一样了,如果是一男一女,男孩生活质量就会差,无论是兄妹还是姐弟,都一样,除非年龄差的比较多
其实有一些父母的确是做得非常不公平的。对于自己两个孩子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其实你现在的父母就是因为太疼你妹妹,主要是你父母区别对待你和你的妹妹。这个还是要及时跟你的父母沟通一下的。
父母的做法是欠考虑,两个孩子的要求应该相同,买的手机最好品牌相同。可能妹妹小,有的父母对女孩会更溺爱些。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