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公式推导过程

作者:王虹 www.yuediqu.com    2025-05-20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1、重力:G=mg
2、密度:ρ=m/V
3、压强:p=F/S
4、液体压强:p=ρgh
5、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6、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7、理想斜面:F/G=h/L
8、理想滑轮:F=G/n
9、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0、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1、功率:P=W/t=FV
12、功的原理:W手=W机
13、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4、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5、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初二的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趠一的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
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
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
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

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Q吸=cmΔt (Δt=t-t0)
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 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21、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

由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关系,可以推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对串联电路:

R总=R1+R2+...+Rn(如几个阻值相等的电阻串联,则R总=nR,且R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原因定导体串联

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对并联电路:1/R总=1/R1+1/R2+...+1/Rn(如几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并联,则R总=R/n)

,且R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其原因是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特别是当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时,
1/R总=1/R1+1/R2

R总=R1R2/(R1+R2) 姆定律:I=U/R
导出式:U=IR R=U/I

并联电路{ I总=I1+I2+I3+...+In
U总=U1=U2=U3=...=Un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I1/I2=R2/R1

总电阻=R1+R2+R3...+Rn

串联电路{ I总=I1=I2=I3=...=In
U总=U1+U2+U3+...+Un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U1/U2=R1/R2

总电阻=R1R2/R1+R2

电能W=UIT
导出式:W=U^/R T
W=I^RT

电功率P=W/T P=UI
导出式:W=PT U=P/I I=P/U

焦耳定律:Q=I^RT
导出式:Q=W=UIT=U^/R T

串联:R1/R2=U1/U2=W1/W2=P1/P2 并联:R2/R1=I1/I2=W1/W2=P2/P1

欧姆定律:I=U/R
导出式:U=IR R=U/I

有好多呢
并联电路{ I总=I1+I2+I3+...+In
U总=U1=U2=U3=...=Un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I1/I2=R2/R1

总电阻=R1+R2+R3...+Rn

串联电路{ I总=I1=I2=I3=...=In
U总=U1+U2+U3+...+Un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U1/U2=R1/R2

总电阻=R1R2/R1+R2

导出式:W=U^/R T
W=I^RT

电功率P=W/T P=UI
导出式:W=PT U=P/I I=P/U
焦耳定律:Q=I^RT
导出式:Q=W=UIT=U^/R T

串联:R1/R2=U1/U2=W1/W2=P1/P2

并联:R2/R1=I1/I2=W1/W2=P2/P1

欧姆定律:I=U/R
导出式:U=IR R=U/I

有好多呢
并联电路{ I总=I1+I2+I3+...+In
U总=U1=U2=U3=...=Un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I1/I2=R2/R1

总电阻=R1+R2+R3...+Rn

串联电路{ I总=I1=I2=I3=...=In
U总=U1+U2+U3+...+Un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U1/U2=R1/R2

总电阻=R1R2/R1+R2

导出式:W=U^/R T
W=I^RT

电功率P=W/T P=UI
导出式:W=PT U=P/I I=P/U
焦耳定律:Q=I^RT
导出式:Q=W=UIT=U^/R T

串联:R1/R2=U1/U2=W1/W2=P1/P2

并联:R2/R1=I1/I2=W1/W2=P2/P1

欧姆定律:I=U/R
导出式:U=IR R=U/I

并联电路{ I总=I1+I2+I3+...+In
U总=U1=U2=U3=...=Un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I1/I2=R2/R1

总电阻=R1+R2+R3...+Rn

串联电路{ I总=I1=I2=I3=...=In
U总=U1+U2+U3+...+Un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U1/U2=R1/R2

总电阻=R1R2/R1+R2

电能W=UIT
导出式:W=U^/R T
W=I^RT

电功率P=W/T P=UI
导出式:W=PT U=P/I I=P/U

焦耳定律:Q=I^RT
导出式:Q=W=UIT=U^/R T

串联:R1/R2=U1/U2=W1/W2=P1/P2

并联:R2/R1=I1/I2=W1/W2=P2/P1

由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关系,可以推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对串联电路:

R总=R1+R2+...+Rn(如几个阻值相等的电阻串联,则R总=nR,且R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原因定导体串联

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对并联电路:1/R总=1/R1+1/R2+...+1/Rn(如几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并联,则R总=R/n)

,且R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其原因是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特别是当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时,
1/R总=1/R1+1/R2

R总=R1R2/(R1+R2)

给分!




相关问答:

#19115922651#:初二物理:自由落体公式,怎么推导?
沃斩莲: 自由落体公式:初速度Vo=0,末速度V=gt,下落高度h=1\/2gt²。自由落体是指常规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计算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gt 3、下落高度h=1\/2gt²(从Vo位置向下计算)4、通算公式 v²=2gh 5...

#19115922651#:初二物理,关于平均速度公式的推出过程,求各位指教。
沃斩莲: t1=t2时,s1=v1×t1, s2=v2×t2 总路程S=s1+s2, 总时间2t=t1+t2 ,其中t1=t2=t 则有平均速度V=S÷t=(s1+s2)\/(t1+t2)=(v1t1+v2t2)\/2t=t(v1+v2)\/2t=(v1+v2)\/2 你的第二个公式打错了,是V=(v1+v2)\/2 ...

#19115922651#:初中物理公式推导
沃斩莲: 滑轮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100 =(Gh)\/(Fs)×100 =(Gh)\/(Fnh)×100 =G\/(nF)×100% 其中n为段数 不计摩擦时, F=n(G物+G动)则(接上) η=G \/(n F)= G物 \/(G物 + G动)因为W=Pt, 则η=W有用\/W总×100 =(P物t)\/(P绳t)×100 =P物\/P...

#19115922651#:初二物理公式推导过程
沃斩莲: R总=R1+R2+...+Rn(如几个阻值相等的电阻串联,则R总=nR,且R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原因定导体串联 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对并联电路:1\/R总=1\/R1+1\/R2+...+1\/Rn(如几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并联,则R总=R\/n),且R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其原因是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

#19115922651#:初中电学物理公式证明与推导
沃斩莲: 1. 串联:电流相等,P=U总I=(u1+u2)I=U1I+U2I=P1+P2 并联:电压相等,P=UI总=U(I1+I2)=UI1+UI2=P1+P2 2. 并联:电压相等,因为P=U^2\/R 所以P1\/P2=R2\/R1 3.并联:电压相等,因为U=I1R1=I2R2 所以I1\/I2=R2\/R1 4. 输电导线上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为P损=I^2R, 又...

#19115922651#:初二下学期物理所有公式和推导出来的公式
沃斩莲: W=(U^2\/R)T(时) 焦耳定律:纯电阻电路:Q=W=UIT Q=W=I^2RT Q=W=PT Q=W=(U^2\/R)T 非纯电阻电路:Q=I^2RT 串联电路 - 并联电路 U=U1+U2 - U=U1=U2 R=R1+R2 - 1\/R=1\/R1+1\/R2 P=P1+P2 - P=P1+P2 串联时,电阻越小灯泡越亮; 并联时,电阻越大灯泡越亮....

#19115922651#:物理动能公式的推导过程 E=(1\/2)mV^2是怎么来的?
沃斩莲: = a * t,我们可以将上述表达式中的v替换为a * t,得到W = 1\/2 * m * (a * t)^2。进一步简化,我们得到W = 1\/2 * m * v^2。因此,物体由于加速而获得的动能Ek可以表示为Ek = 1\/2 * m * v^2。这个公式揭示了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9115922651#:初中物理计算热量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沃斩莲: 初中物理中计算热量的公式,主要是用来描述一个物体在某一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时,它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公式表示为Q=c×m×△t,其中,Q代表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这里的c是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而△t则是温度变化的量。当温度变化为△t时,物体吸收的热量可以表示为Q吸=...

#19115922651#:初中物理公式及推导式
沃斩莲: 初中物理公式及推导式如下:一、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

#19115922651#:初中物理计算热量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沃斩莲: T2,T1)cdT。8. 在一般情况下,热容和比热容都是温度的函数,但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可以看作常量。9. 因此,我们得到热量Q的计算公式为Q=C(T2-T1)=mc(T2-T1)。10. 如果令温度变化量ΔT=T2-T1,则热量Q的计算公式简化为Q=cmΔT。11. 这是中学物理中用比热容来计算热量的基本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