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一定要有惩罚么?有没有完美的正向教育机制?
没有惩戒就没有完整的教育,因为教育之中如果失去了惩戒的话,那么教育就不会变的完善。有些人觉得教育就应该是好好的教育,而且也是一种正向的引导,但是如果说教育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光鲜亮丽的样子,没有任何惩戒的存在的话,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从而根本就没有办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没有办法获取更好的教育。
不可以缺少惩戒教育这个层面本来就应该是奖惩阶段的,在孩子做了好事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但是在孩子犯错了的时候,就应该给孩子带来一些惩罚。虽然说惩罚的力度不必要太大,但是这种惩罚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完全的缺少了惩罚的话,那么小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说教育当中是不可以缺少惩戒的。
不同的判定只不过惩戒的力度完全不同罢了,比如有些孩子犯的错误比较严重,那么他们所需要受到的惩罚力度就会变得更大一些,可是有些孩子的所犯的错误比较轻一些,那么他们所受到的惩罚也会相对的轻一些。所以说教育当中的惩戒也是分层的,也要根据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来判定。教育并非是一刀切的管理模式,教育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节判定。
大家不要觉得所谓的教育就是简简单单的教育孩子,相反在教育这个过程当中大家会付出很多的东西,也会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这个社会上的教育变得越来越好。所以说想要得到完整的教育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惩戒,同时也不可以缺少教育之中的奖励。
这样说是不对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不问青红皂白就一味要求教师“不准批评或变相批评孩子”,实质上是对尊重教育的曲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对学生严重违纪、甚至违法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对学生放弃“批评或变相批评”,是对学生的放纵而不是尊重。“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不明白,这个古人都懂得的道理,为什么到今天还有些人不清楚。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而且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和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在提倡表扬、奖励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扩展资料:
尊重教育与批评教育、惩罚教育并不矛盾。跟任何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一样,尊重教育首先要尊重教育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济南市某私立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尊重教育”,违背了教育规律,实不足取。
在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的情况下,教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在一定程度上比尊重教育显得更迫切、更重要。因为,在家长百依百顺、过分宠爱的氛围下,许多孩子已经渐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他们缺的不是尊重,而恰恰是管教。
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一味“尊重”,只会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甚至放肆。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内容,进行改革是必要的。然而,教育实践证明,矫枉过正往往适得其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我认为教育大多数不需要惩罚。因为教育本身是对孩子的支持、引领、协助、陪伴,教育是应该有温度的。教育是营造一个氛围,孩子在这个氛围里健康快乐成长。就像国家需要法律,教育也要遵守规则,在认识和适应规则的过程中,适当的惩罚也很必要,惩罚让教育更有尺度。
惩罚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很多人其实不会惩罚。比如你觉得孩子错了,应该受到惩罚。但是其中对错是家长制定的,并不一定是科学的,不一定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这样的惩罚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在我体验了两个表格填写以后,我意识到,其实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惩罚,都是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进行的。
那不是在起到教育作用,更多的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的惩罚让孩子觉得委屈,害怕,或者会习得冲别人发脾气这样的行为习惯。也有的惩罚看似是为了教育,其实是对孩子人格尊严的侮辱,这种行为是可恨的。
惩罚并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爱才是。而教育需要温度,当然也需要尺度。爱应该是严慈相济的。至于具体怎么做,其实教育无定论,每个孩子都不是不同的。学习方向和规律,具体应用需要智慧。
认真的自我省察,让学生确定自己的性格优势和个性特征,从积极的角度对个人经历进行思考。循环交流时间、学习技巧辅导、学生承诺方案以及恢复性的实践都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教育中必须有一定的惩罚存在,没有惩罚无法起到教育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会把握教育和惩罚之间的度。
任何事物都没有百分百完美的时候,包括教育在内,不可能存在绝对完美的正向教育。
近年来,关于老师惩罚学生的新闻很多,因为其惩罚方式过激,大家都谴责老师的不对,也逐渐的老师手中的惩罚权就被没收了,可是失去了惩罚权的老师又该以什么方式来教育学生呢?惩罚到底该不该存在在教育里呢?我们要搞清楚教育和惩罚的关于,弄清楚教育和惩罚的界限,不要把惩罚当做教育的方式,也不要让教育失去惩罚。
1,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纵容
曾几何时,“让孩子的天性自由生长”成为了教育的圭臬,不少的专家四处鼓吹,不少家长和老师也在理念轰炸中,被动接受,最后,成为了自己的教育信条。于是,孩子的天性开始自由生长了——善良的天性在自由生长,而不愿守规则的约束,凡事自由中心的天性,也开始潜滋暗长。最后,孩子成了家里的皇帝,对父母颐指气使;学生成了学老师的上帝,哄着供着,生怕掉了一根汗毛。
事实上,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地里的庄稼,需要清除杂草,才能丰收,同理,人的行为,必须受到规则的约束,才能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学生违反规则,没有受到惩戒,就如同是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杂草,如不及时清除,必将危害其终身。所以,教育,从来不是放纵,适度惩戒,才会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因为,没有惩戒,就没有对规则的敬畏,今天的过度呵护,必将用明天来付出代价,这是否印证了“没有惩戒的教育,就是对学生的纵容”吗?
2,只有惩戒的教育是粗暴
在教育中,惩戒有其必要性,但惩戒,绝不是教育的全部。我们知道,教育是爱的艺术,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心的奉献、是爱的艺术,是智慧的结晶”。教育惩戒作为一种管理和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可不用,亦不可滥用。对于犯错的孩子,必要的惩戒不可缺失,但是,如何把握惩戒的度,把教育惩戒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部分教师混淆了“惩戒”与“体罚”的区别,认为“惩戒就是体罚”,于是,学生一旦犯错了,轻则罚站罚抄,重则拳脚相向,殊不知,简单粗暴的所谓“惩戒”,让暴力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逐渐萌发。教育,最终需要的是爱的浸润,情的感染,思想的引领,而不能简单到只能依靠惩戒,毕竟,惩戒虽然重要,但如果教育只有惩戒,就只剩下了粗暴。
总的来说,教育中适度的惩罚权是必须的,没有任何惩罚的教育反倒会让教育失去意义,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分清楚这其中的关系。
不需要吧,惩罚不一定就有用
相关问答:
#19691293562#: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吗?
包彭追: 如果孩子本身就不讲道理,你又如何来说服教育他?难道就让他一路错下去吗?所以教育中惩罚是必要的。
#19691293562#: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此你怎么看?
包彭追: 我不反对教育中是施以适当的惩戒来提高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或者避免他有一些其他的动作。惩戒的确是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仅仅是通过鼓励和支持,有时候是达不到效果的。